從人才扎根的“回響”到生態成型的“脈動”,再到集群崛起的“未來圖景”,“現在正當時”的余杭,交出人工智能賽道的鮮活答卷。
近日,2025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大會啟幕,聚光燈聚焦余杭。隨著“創新成果首發、應用場景首試、企業產品首創、優秀人才首選”的杭州未來科技城人才發展創新試驗區正式發布,余杭聚焦“人工智能+”產業,以協同共育夯實人才根基、開放交流激活人才活力、機制創新加速成果轉化、高效統籌優化要素配置,積極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發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新路徑。
讓我們共同解碼這座讓無數人才心向往之的“理想棲息地”,探尋這片讓創新“開花結果自成林”的發展共同體背后的成長密碼。

人才“匯”聚,曾耕耘處已生花
本次大會杭州科技創新環境和人才推介環節上,余杭介紹擲地有聲:余杭是匯海內外英才于一處的人才高地、聚黑科技企業于一地的產業陣地、集最優質服務于一體的未來之城,致力讓人才流動更高效、培育更精準;讓產業生態更完整、企業成長更穩??;讓應用場景更豐富、城市服務更智能。
作為杭州城西大走廊的核心區,余杭是人工智能未來科技策源地、未來產業引領地、未來城市樣板地。余杭對人才的赤誠,讓無數英才從“擇余杭而居”到“與余杭共進”,為創新試驗區埋下希望的種子,鋪就了生根結果的“沃土”。
好政策鋪路、好生態護航、好伙伴同行,“三好”余杭讓創業夢想照進了現實。余杭,是歐洲科學院院長、北航國新院空間環境與行星科學實驗室主任和首席科學家唐納德·丁韋爾口中“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宿:讓我能全心投入科研教學,收獲了深深的溫暖與歸屬;是零零科技創始人王孟秋心中“逐夢追光”的舞臺:余杭有好政策、好生態、好服務,更有一群愿意陪你“為熱愛發光”的人;是西顧視頻聯合創始人Nikk Mitchell眼里“兼容并包”的城市:感謝余杭,讓我成為想成為的人。
人才打造智慧未來,從余杭開始聯通世界。兩年前,余杭發布“海創未來”人才品牌,為全球人才們精準“灌溉”——迭代“8+1”人才政策體系,構建“頂尖-領軍-青年”人才雁陣梯隊、創新雙棲雙創人才自主培育模式、完善人才全周期服務保障……一項項舉措,讓每一粒創新創業“種子”,在每一年都有更加茁壯的成長。
這份“沃土效應”也結出了豐碩果實:高精尖人才、海外人才、青年人才等各類人才紛紛選擇余杭。截至2025年8月,累計引進和合作海內外院士114名,海外高層次人才數達7200余名,人才總量突破49萬。
早在2017年,余杭便打造了全國最早的人工智能特色小鎮,搶先布局“智高點”;四大省實驗室、浙江首個國家大科學裝置“杭州超重力場”、北航國際創新研究院等“塔尖重器”相繼落地,筑牢創新“硬支撐”;形成以阿里、抖音等為龍頭,中堅企業與“小龍”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集群,織密產業“協作網”。同時,通過高質量開展“海創未來”人才項目評審、高水平舉辦人才賽會、高規格推進產學研合作,余杭實現了政府、高校、企業高效協同,政策、資本、服務同頻賦能,全球創新資源在此鏈接。

余杭為人才打造的“歸屬感”,源源不斷化作創新“生產力”?!翱萍几笨偂眰兊摹案睒I”變“富業”的故事正在不斷上演。
浙江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陳佳舟兼任企業“科技副總”后,推動校企聯合開發的牙科數字化算法軟件效率提升80%、人工成本降低70%,企業一年斬獲8項發明專利、創收1500萬元?!斑@個身份把‘校-企’雙邊合作升級為‘校-企-政’三方協作,讓創新更穩、轉化更快?!标惣阎鄣脑?,正是余杭產學研融合的最佳佐證。
“見”識人才,方能“建”實產業。之江實驗室的“萬卡千星”計劃、“三體計算星座”的成功入軌,頂尖人才的技術深耕突破硬核科技領域,過去的每一步積淀,都為余杭打造全新的創新試驗區筑牢基底。
科創“會”融,正澎湃時見真章
“創新試驗區”不是憑空出現的概念,而是余杭科創實踐多年積淀的“集大成”。
昨日余杭,智潮涌動、才俊云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國際校園第二屆國際青年學者活動暨杭州市余杭區“海創未來”大會在余杭圓滿舉行。作為2025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大會的重要組成,高能級賽會的啟幕正是余杭以“會”聚才、以“賽”選優的生動演繹。
大會聚焦“人工智能+”前沿,緊扣智能感知、網絡通信、智能計算、智能控制四大賽道,為學術思想碰撞搭建“對話場”,為青年才俊、優質項目、科創企業架起“發現頻道”。在這里,項目對接結出“合作碩果”,每一份創新熱情都得到了“回響”。
“才”聚余杭,“賽”放異彩。近年來,余杭常態化開展高能級賽會,人才帶著“金點子”奔赴,優質項目不斷脫穎而出。余杭“海創未來”人才項目體系,也成為人才與項目落地的“第一養分”。
本次國交大會期間,“AI模型智能體創新大賽”正式啟動、“類腦智能專項賽”成功舉辦,賽事讓人才價值實現步步攀高,真正做到“以賽聚才、以賽賦能”。
國交大會現場,余杭培育的“明星”展品也賺足眼球:靈無際仿生機械臂一分鐘畫出人像簡筆畫;思看科技智能掃描儀器“微”觀其變;rokid眼鏡“鏡”顯神通。
以上“黑科技”共同見證著“實驗室到產品線”的轉化,正是余杭以創新試驗區為核心,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相擁”,讓人才智慧“流”向產業一線,創新成果“涌”向市場前沿。
“轉化之橋”越搭越寬,“創新之路”越走越順。今年8月,余杭傳出“捷報”,“驗”出硬實力:良渚實驗室、南湖腦機交叉研究院共建的“先進治療與腦機融合概念驗證中心”、天目山實驗室、省機場集團、杭實集團共建的“低空智能運載概念驗證中心”雙雙躋身浙江省首批概念驗證中心建設布局清單。截至目前,余杭已建成5家概念驗證中心、1個成果轉化基地,1個綜合性成果轉化平臺。
商品在場景中顯現“價值”,人才正是場景激活的“關鍵密碼”。隨著第二批城市機會場景清單“新鮮出爐”,余杭聚焦“人工智能+”,與首批清單形成互補,覆蓋醫療、教育、制造等多領域,形成“全周期陪跑、全要素保障”的人才創新創業配套??磮鼍埃骸癆I+建設”、“AI+醫療”,技術有了“用武之地”;看保障:“成果轉化保險”“算力券”“模型券”“投貸補擔?!?,讓企業創新“輕裝上陣、敢闖敢試”。
高能級賽會“慧眼識才”、“海創未來”體系“精心育才”,概念驗證的“潛心煉才”、應用生態“匠心用才”,余杭建設創新試驗區的“現在進行時”,恰是余杭人工智能生態“萬事俱備”、只待“風來啟航”的真實寫照。
產業“繪”新,奔赴未來皆可期
錨定AI時代坐標,依托未科·阿里中心,余杭正式啟動“模域空間”和“AI杭州開發者線下社區”,目前已吸引40余家企業入駐。
AI杭州開發者線下社區是“域”見同行的港灣。該社區面向AI開發者、自由創業者和初創企業提供綜合性實體空間,聯合阿里巴巴共建數據、模型等領域的公共服務平臺,常態化舉辦AI模型智能體創新大賽、開發者編程大賽、社群沙龍活動等人工智能領域賽事。
空間里的每一寸角落,都涌動著開放的氣息、活躍的思維。首批入駐企業小鴿科技創始人藍耀棟表示,創業者需要合理價格、高標準空間、優質信息流通,這里樣樣俱全?!按蠹夷芑ハ鄦l、互相鼓勵,我覺得我不是一個人?!?/span>
這份“抱團成長”的活力,與“模域空間”的“聚能效應”同頻共振。以“基礎設施+核心生產力+場景融合”的人才生態為基礎,空間聯動人工智能小鎮、夢想小鎮等載體,搭起以“人工智能+”為特色的“1+3+X”未來產業體系,推動“AI+具身智能”“AI+低空經濟”等特色產業“破域”而出、拔節生長。
“模域”立起產業骨架,良渚數棲灣同時備好“棲”身之所。在第四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AI專場活動上,“數棲八條”專項扶持政策發布、杭創(人工智能)營等8個AI+產業項目簽約、首批6位主理人獲頒入駐鑰匙……標志著良渚數棲灣AI+產業社區正式開園,昔日漂泊的“數字游民”也正式成為余杭“數字居民”。

從“游”到“棲”,“棲”居余杭魅力,藏在“文明底蘊+藝術氣息+生活配套”的有機融合里:余杭的中軸線之上,國際體育中心、文化藝術中心正在拔地而起,這份頗具“未來感、國際范、創新味、年輕化”的特質,讓余杭既有AI創業的“科技范”,更有安放生活的“煙火氣”,也成為創業者“棲”心“棲”身的理想歸屬。
今年六月底,杭州未來科技城國際人才未來港啟動,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留學生李辰陽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中烏絲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成為首位入駐的國際人才。作為服務外籍人才的國際化陣地,國際人才未來港提供創新創業、學術交流、文化交流、項目孵化等全方位服務。
李辰陽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余杭為我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創業環境,我將努力實現我的創業夢想。也希望通過我的努力,為中烏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貢獻?!?/span>
“模域”聚產業、“數棲”留人才、“未來港”連世界,是余杭“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興辦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的良性循環,也是余杭市場化配置政策、資本、服務等要素的決心,更是余杭“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溫暖承諾。
創新試驗區的“未來時”,正聚焦低空經濟、智能算力、機器人等前沿領域,以良好的營商環境、梯度的政策體系、完善的資源配套持續吸引全球英才:到2027年底,余杭將集聚5000名以上青年創新人才、100名以上人工智能領軍人才,建成千億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打造全球AI人才的“首選地”、產業創新的“策源地”。
創新試驗區,是一封來自AI時代“未來之城”的邀請函——
“未來正當時”的余杭,有“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溫暖,有“大有可為”的舞臺,有“共筑未來”的機遇,這里“域”見希望,“棲”有歸屬,“云”通世界,正靜待全球人工智能產業人才來此“圓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