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蘇州虎丘景區舉行的“虎丘有戲 廟趣卅載”金秋虎丘廟會,再次成為當地最火爆的旅行打卡點之一。8天時間25.7萬人次游客紛至沓來,這場集民俗雜耍、非遺市集與文化展覽為一體的文化盛宴,歷經30年后依然精彩紛呈,魅力非凡。
千年歷史底蘊 薈萃吳地風情
虎丘山,這座承載著蘇州千年歷史的名山,每一寸土地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傳說吳王闔閭葬于此,更有“虎丘劍池”的神秘傳說,為它蒙上了一層傳奇的色彩?;⑶饛R會作為當地傳統習俗,恰似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虎丘歷史文化的大門。明清兩代,虎丘廟會活動達到高潮,以清明節為主,還有陰歷七月十五,十月朔日都有出會活動。當時由蘇州知府并各縣知縣等率眾出動,擺儀仗,抬城隍像,從城中心的城隍廟,經老閶門、七里山塘到虎丘二山門前的郡厲壇,一路人山人海,萬人空巷。

(舊時廟會圖片 虎丘景區供圖)
自1994年開始,虎丘山景區發掘虎丘民俗文化內涵,于每年秋季,舉辦以“弘揚中華民俗文化、展現傳統廟會特色”為宗旨的金秋虎丘廟會。整個廟會以吳文化為基調,傳承華夏民族精粹,成為一個既有傳統特色、民族風味又具有新時代特點的游樂活動,廟會為再現傳統民俗、展示民間藝術提供了交流平臺,成為蘇州最具地方民俗特色和傳統文化氣息的旅游節目。
2007年金秋虎丘廟會華麗升級,在節目安排上,融舞龍、南獅、雜技、曲藝、少林武術、水鄉舞蹈等各類表演為一體,帶給廣大的中外游客以全新的視聽感受。廟會以千人石為主場,以古裝出會形式組成盛大隊伍進入主場。由傳統出會人物領頭帶入演藝人員在千人石中心廣場演出,上下午各一場。在塔院、后山等處也有次場,間斷演出相關節目。廟會活動中,還引進了蘇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民間手工藝展示,傳統風味小吃等互動內容,使游客在體驗和諧歡樂的喜慶氣氛時,感受江南吳地廟會的獨特魅力。
南北融合推陳出新 金秋廟會煥新升級
燈籠綴成星河,旗幡輕卷桂香……在今年的金秋虎丘廟會上,虎丘景區再次精心策劃了多項特色活動,涵蓋出會巡游、戰鼓表演、風起劍舞、南獅梅花樁、安順地戲等精彩節目。
為延續“山塘出會,虎丘看會”的傳統,今年巡游隊伍匯聚舞龍舞獅、安順地戲、木偶戲曲等多種表演形式,每一環節皆經細致編排,展現豐富多彩的藝術魅力。每日上、下午各設一場民俗大巡游,巡游隊伍中雙獅與舞長龍為亮點,隊伍自西溪環翠出發,途經斷梁殿、千人石,至北門區域,沿途演繹東西南北各具特色的民俗風情,營造出喜慶熱烈的節日氛圍。

(貴州安順地戲 虎丘景區供圖)
廟會還特別引入多項非遺項目。有“中國戲劇活化石”之稱的貴州安順地戲將首次亮相;山西“天塔獅舞”與南獅梅花樁同臺競秀,一北一南,碰撞出傳統與現代的火花,為虎丘山注入千載祥瑞。一騰一躍間風起云涌,一光一影中閃耀虎丘。
夜間,虎丘景區還上演了雙龍狂舞表演。鼓點驟起,金鱗紅鬃映照吳天,以火與光、力與美交織的視聽盛宴,將廟會熱烈氣氛推向高潮。此外,廟會期間特設曲會專場演出,水袖翻飛如云,唱腔婉轉繞梁,盡顯江南文化的婉約風韻。財神道廣場、塔院、小武當等地則布置金秋木樨市集,氤氳在沁人桂香之中。游客可于市集攤位領取桂花香片,欣賞精巧的金桂盆栽,感受自然與詩意交融的秋日閑情。
三十載賡續文脈 續寫千年風雅
年復一年,為何廣大市民游客每逢金秋依舊期待虎丘廟會?因為在虎丘山,文化不是書本里的字句,而是千人石上鮮活的熱鬧;歷史不是遙遠的回聲,而是吳天蓬朗處驚奇的民俗技藝。年年如是,士女喧闐,笙歌鼎沸,文人尋詩,匠人獻藝,旅人尋味,稚子逐歡……在虎丘,在人潮中感受江南的熱烈,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的期待!
三十年來,虎丘景區管理處始終深深扎根于吳歷史文化的土壤,將金秋虎丘廟會精心打造出一系列令人陶醉的文化盛宴,在創新中不斷發展,并緊跟時代的步伐,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為游客們帶來了更加豐富的體驗。每一屆都有清晰的定位和主題,從古老的吳地傳說,到歷代文人墨客在虎丘留下的詩詞歌賦,每一個節目都是一扇通往歷史的窗口,演員們用精湛的演技,將虎丘的千年滄桑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那些傳奇的歷史場景之中。每一個演出場景里,都飽含深厚的吳文化歷史,為人們開啟“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的虎丘山塘一代的民俗文化體驗,感受吳文化的博大精深,領略江南水鄉的獨特魅力。

(虎丘景區供圖)
如今,三十年的廟會歷程,已成為蘇州活化歷史文脈、豐富市民生活的重要載體?;⑶鹁皡^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景區管理處將結合虎丘特有的吳地文化歷史和自然山水風光,融入沉浸式體驗,豐富虎丘廟會文化內涵,讓“虎丘廟會”這一文化品牌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 杜修枝 張雨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