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最大噸位、最大儲氣量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氣裝置“恩古雅”號,從江蘇啟東呂四港揚帆遠航。這一“大國重器”出海,既是啟東海洋裝備制造實力的見證,更彰顯出這座濱江臨海城市以“超常規”魄力破局、“精準化”思維布局、“綠色化”路徑前行,在向海圖強征程中書寫高質量發展答卷的堅定決心。
今年上半年,啟東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6.6億元,同比增長5.9%;臨港、特色、戰新三大產業累計實現應稅銷售711.2億元,同比增長6.9%。作為江蘇跨江向海的前沿陣地,啟東錨定“勇當全省向海圖強龍頭板塊”目標,以向海圖強為戰略方向、科技創新為核心動力、綠色協同為內在要求,在高質量發展航道上破浪前行。
向海圖強:港口產業雙輪驅動
啟東向海發展的核心,圍繞呂四港構建“港口筑基、產業聚能”格局,以“超常規”要素保障破題,靠“精準化”生態聚力,讓“呂四速度”成為產業崛起的鮮明標識。
呂四港先天優勢與后天打造相得益彰。這里擁有深水岸線20多公里、港區產業腹地44平方公里,儲備3萬多畝工業及物流用地;“公鐵水、江海河”多式聯運體系全面成型,海港通大洋、鐵路進堆場、內河連碼頭無縫銜接,通呂運河大洋港短支進港航道在全省率先投運,打通江海聯運“最后一公里”。港口能級躍升,為產業落地提供“硬核支撐”。
“呂四速度”源于“超常規”服務保障。呂四港經濟開發區內,江蘇衛華海洋重工聯合廠房里,工人正趕制海外訂單;這座占地約1000畝的廠區投產后全速運轉,今年在手訂單額超15億元。從項目接洽到試投產,啟東通過組建重特大項目服務專班、推行“樁基先行”“拿地即開工”模式,全程跟蹤手續辦理,大幅壓縮時間成本?!笆奈濉币詠?,衛華港機、海力風電等一批十億級、百億級項目先后落戶,目前園區在建臨港裝備產業項目13個,總投資超350億元;2020年至今,呂四港累計簽約1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7個,計劃投資超1700億元,“快落地、快建設、快見效”節奏持續加快。
精準化產業布局讓集群效應凸顯。啟東不搞“撒胡椒面”式招商,聚焦海工裝備、先進材料、新型能源等領域,圍繞龍頭企業搭建閉環產業鏈——衛華港機可就近對接配套企業,海力風電能快速聯動物流與零部件供應商,形成“企業毗鄰而居、鏈條高效協同”生態。2025年,啟東計劃新簽約注冊5億元以上涉海項目不少于20個,新開工5億元以上涉海項目10個,推動涉海規上工業企業達120家、產值超880億元,臨港裝備制造產業應稅銷售突破350億元;同時加快呂四省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建設,延伸水產品加工產業鏈,推進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創建,力爭漁業產值突破180億元,將“向?!眱瀯蒉D化為“圖強”實效。
創新驅動:激活智造發展動能
在啟東高質量發展圖譜中,科技創新始終是核心引擎,從傳統制造“智改數轉”到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從跨區域協同到科創平臺落地,創新濃度持續提升發展高度。
“智改數轉”為傳統制造注入活力。江蘇神通閥門3號生產基地內,工人輕點鼠標即可完成數控操作。通過“智改數轉”,企業工藝加工時間縮短至原來的1/3,員工未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月產值從3000多萬元提升至9000多萬元,運營成本與研發周期雙雙下降。2024年,啟東累計完成“智改數轉”項目463個,285家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完成“智改數轉網聯”自評估,且根據企業特性精準施策——裝備制造企業側重生產自動化,化工企業聚焦安全環保智能化,確保投入見效。
生物醫藥“一區三園”是精準生態典范。啟東經濟開發區集聚拜耳、藥明康德等龍頭,專注醫藥研發與服務外包;生命健康科技園主攻醫療器械研發平臺,產業園聚焦原料藥生產,高新技術產業園打造健康養護和動物實驗平臺。四大載體定位清晰、優勢互補,形成“研發-生產-服務”完整產業鏈,讓生物醫藥成為創新增長極。
融入長三角創新網絡加速資源集聚。啟東積極策應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與上海張江高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落地啟東復旦醫學創新研究院、上海大學長江口新能源概念驗證中心等平臺,形成“研發孵化在上海、生產轉化在啟東”的區域創新共同體。其中,復旦醫學創新研究院首年度征集創新項目139項,20個優質項目進入評審,加速科技成果本地轉化。
創新動能釋放讓啟東科創實力穩居全國縣域前列。2023年,啟東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62.6%,列南通第一;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收增長20.9%,技術合同成交額86.2億元。2024年,啟東躍居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8位,較上年再進1位,同時位列中國產業研發競爭力百強縣(市)第18位,創新引擎持續注入澎湃動力。
綠色協同:繪就高質量發展底色
啟東將綠色低碳作為高質量發展內在要求,以國家級零碳園區創建為抓手,同步推進城鄉融合,實現經濟增長、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同頻共振。
呂四港經濟開發區是國家級零碳園區創建核心載體。作為江蘇省首批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園區,這里構建“風光氫儲多能互補”綠色能源體系:建成3座海上風電場、134臺風機,總裝機容量80萬千瓦,配套3座220KV海上升壓站,最遠風電場距岸約40海里,日均發電量可滿足3.58萬戶家庭月用電需求,年減碳量達49.9萬噸。目前,園區加快完善智慧能碳管理平臺,計劃實現企業用能實時監測全覆蓋;100MW/200MWh儲能電站建設穩步推進,港口綠色改造同步展開——集裝箱碼頭設備電動化、船舶新能源化加速落地,LNG/氫氣加注站布局持續完善,為零碳園區創建筑牢基礎。
企業轉型是綠色發展生動縮影。江蘇海四達集團前身為1969年的啟東化肥廠,1992年率先布局二次電池,2010年借省級新能源產業園東風實現爆發式增長;如今拓展能源管理服務和充電運營業務,成為其他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服務商”。在其帶動下,啟東吸引廣匯能源、億緯林洋、中集太平洋等龍頭落戶,構建光伏、風電、儲能協同發展的新能源體系;今年以來新增5個新能源項目,總投資29億元,綠色產業規模持續壯大。
生態與民生改善讓發展更有溫度。今年上半年,啟東PM2.5濃度28.2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86.9%,均列全省第一;17個市考以上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100%,近岸海域水質穩步提升。城鄉融合方面,啟東以“最鮮公路”“啟唐城”推動文旅從“觀光游”向“體驗游”升級;呂四港東港池綜合配套項目加快建設,緩解港區“用工難、留人難”問題。2024年,啟東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62750元、37000元,同比增長4.5%、6.5%;新增城鎮就業1.18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8.8%,“15分鐘養老服務圈”“家門口就業服務站”逐步完善,群眾獲得感持續提升。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啟東向“下一個千億”邁進的關鍵一年。站在新起點,啟東將繼續以呂四港為支點,壯大臨港產業集群,以科技創新激活新質生產力,以國家級零碳園區創建引領綠色轉型,在向海圖強征程中奮楫爭先,書寫高質量發展嶄新篇章。(管永泉)

